Skip to main content
SCOPE标识
SCOPE标识

主题
公平

全球在实现教育的性别均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实现了小学性别均等的国家仍然只占三分之二,初中为二分之一,高中仅为四分之一。

SCOPE

2030年具体目标

1.0完成高中教育的财富均等指数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愿望横贯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体现在关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4 第五项具体目标中。这种侧重确保了政策制定者优先帮助落在最后的人。

为了能够监测教育差距是否正在缩小,我们需要掌握由住户调查提供的按收入、性别、年龄、种族、民族、移徙状况、残疾情况、地理位置和与国情相关的其他特征细分的数据。

自 2010 年以来,世界教育不平等数据库一直利用住户调查来显示不同国家间存在的巨大教育差距。本文总结了教育不平等方面的一些关键事实和趋势,有关资金.

性别

下列图表显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比如女孩和男孩之间,或最贫困和最富有者之间。表中采用了均等指数 衡量教育差距。

尽管很少有人意识到,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实现性别均等 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在世界许多地方(大多数是较富裕地区),中小学和大学里女童和女青年的数量超过了男童和男青年。

世界各地实现性别均等的进展有所不同

任何位于灰色阴影区域下方的线都表明入学的男童或男青年多于女孩。

撒哈拉以南非洲,接受高等教育的女青年与男青年的比例仍然只有七比十。

中亚和南亚地区能够经历从1990年女孩数量远远落后到在初中和初中后教育中实现性别均等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印度的巨大进步。因此,该地区在中学及中学后教育方面的进步已经超过了撒哈拉以南非洲

全球自 2000 年来在性别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当前在校男女生人数相等。然而,深入到国家层面就会发现,差距依然存在:实现了小学性别均等的国家只占三分之二,初中为二分之一,高中仅为四分之一。

自 2000 年以来,因女孩处于不利地位而造成性别差距很大的国家所占比例已经减少了一半,但小学仍为 7%,初中 12%,高中 16%。

在谈论性别平等时,一定不能忘记男孩。虽然因男孩处于较大不利地位而造成小学和初中性别差距巨大的国家并不多见,但这种情况在高中及高中后教育中十分常见。这一趋势或处于停滞状态,或进一步加剧。

许多国家尚未在中等教育中实现均等

图中柱形的蓝色部分越多、颜色越深,说明男孩辍学人数多于女孩的国家越多。柱形的绿色部分越多、颜色越深,说明女孩辍学人数多于男孩的国家越多。

例如,在高等教育方面,三分之二的国家存在男孩处于不利地位所造成的悬殊差距,这种情况正不断恶化。

财富

总体而言,住户调查显示,女孩和男孩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像农村和城市地区以及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那样大。

例如,在老挝,最富有者有 96%接受了小学教育,但最贫困者的这一比例只有 28%。在尼日利亚,最富有者有 94%接受了初中教育,而最贫困者的这一比例只有 22%。

在中低收入国家,最贫困人口几乎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红点表示最富有者儿童或青年接受教育的比例,与之对应的是用紫色表示的最贫困者儿童或青年的这一比例。您可在图表顶部将教育层级从小学更改为初中及初中后。

在高等教育方面,中等收入国家存在的差距最大。例如,在低收入国家萨尔瓦多,51%的最富有者接受过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而最贫困者中的这一比例则低于 2%。

蒙古,相应的比例分别为 70%和 10%。

孩子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差距变化更能说明问题。

通过下面也门性别差距,可以看出随着教育层次提高女孩辍学情况的变化。

或者选择财富,可以看出随着教育轨迹的延伸,差距也因最贫困者处于不利地位而累积,这些人中几乎没有人上过高中。

教育差距随儿童升学而扩大

一个孩子很少只被归入某一单一类别,这意味着必须同时考虑个别特征(如性别)与其他特征(如财富)的相互作用,下面的数字即是一例。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随着教育轨迹的延伸,最贫困最富有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最贫困女孩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低于 10%,而最富有男孩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 90%。

另一方面,在东亚和东南亚,这些点位于灰线上方,因为性别差距显示最贫困男孩处于不利地位。到高等教育阶段,最富有女孩上大学的可能性只比最富有男孩高出四分之一左右,但最贫困女孩上大学的可能性却几乎是最贫困男孩的八倍。

在最贫困人口中,性别差距随女童升学而扩大

结论

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群体之间存在教育不平等,其程度之深令人无法接受。在我们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4 的过程中,高质量的分类数据是设计适当战略以减少这些不平等现象并最终不让任何人掉队的一个先决条件。

上一主题
获取
下一主题
Learning outcomes
Education Progress